客服电话 0816-6889739
北京/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公办院校/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院
快捷访问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现任校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


周边环境

北京大学校园又称燕园,与圆明园、颐和园相毗邻,在明清两代曾是皇家的“赐园”,学校往南是电子商业繁荣的中关村。未名湖区湖光塔影,飞阁流丹,题词碑刻随处可见,身处其中,流连徘徊,乐此不彼;教学区端宁恢弘,林荫大道和爬满常春藤的建筑山墙让人难以忘怀。“槛外山光,窗中云影”,这里正是读书学习之佳处。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学校领导

郝 平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郝平,男,汉族,1959年9月生,籍贯山东青岛,1982年6月入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

1978年至1982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历史专业学生。1982年至1986年,在北京大学校长办公室等校机关工作。1986年至1991年,任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1991年至1992年,美国东西方中心交流访问进修。1992年至1995年,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1996年至2001年,任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部长、校长助理(1997.04)、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1998.09)、党委常委(1999.02)(其间:1995-1999年在职攻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1年至2005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2005年至2009年,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2009年至2016年,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2011.09-2016.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2013.11-2015.11)。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2018年10月至2022年6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2022年6月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专著有:《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孙中山革命与美国》《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



龚旗煌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龚旗煌,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籍贯福建省莆田市,中共党员,1985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兼任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教代会执委会主任。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1979-1983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生;1983-1989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硕博连读研究生;1989-1991年,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系博士后;1991年至今,先后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学院)讲师(1991年)、副教授(1991年)、教授(1995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8年度),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16年)。1988-1989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1994-1995年,作为前沿科学研究员,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访问研究;2008年,作为DAAD学者在德国维尔兹堡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7年、2010年和2018年分别当选为英国皇家物理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历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2009年11月-2015年7月)、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副部长(挂职,2012年3月-2014年3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015年7月-2017年10月)。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8年10月至今兼任教务长,2019年8月至今兼任研究生院院长,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2022年6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历任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年4月-2017年3月)、学术委员会主任(2017年3月至今)。现任国际光学委员会(ICO)副主席、中国科协十届常务委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



回到顶部